导语
★
10月26日,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系列活动在山东威海举行。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为民率队参加了本次活动。
会议现场
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和联合国人居署共同主办,主题为“共建人民城市,共享美好生活”,于10月26日至31日在威海市、上海市两地举办,同期举办了新城新区综合开发技术国际合作交流会、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市长论坛、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等活动。
协会领导高度重视本次活动组织工作,迅速联系各方企业代表,从各行业中选取了包括钢结构行业、门窗行业、给排水行业、暖通行业等在内的10家优秀企业参与本次活动。参与论坛的还有建筑钢结构分会常务副会长胡育科,钢结构桥梁分会副会长杨帆以及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富煌国际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爱康企业集团(浙江)有限公司、盛拓科集团、东营大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青岛三利中德美水设备有限公司、青岛博瑞福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天辰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万华新材料(烟台)有限公司等单位代表。
本次中国主场活动围绕“共建人民城市,共享美好生活”主题,组织多场分论坛和边会,主要围绕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热点领域议题开展。重点交流和展示中外各地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发展倡议,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政策、经验和做法。发布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背景下的“上海指数”山东应用报告》《威海手册:全球社区可持续发展报告》等多项创新研究成果,面向世界展示城市建设治理的“中国形象”。中国主场活动威海主题展与主场活动通过“享城市”“好房子”“慧生活”三大板块,集中展现生态宜居、智慧治理、韧性安全的城市发展导向,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在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朱永新、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武,联合国副秘书长兼人居署执行主任阿纳克劳迪娅·罗斯巴赫等出席并讲话。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主持嘉宾致辞环节。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秦海翔出席活动。
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
倪虹指出,住房城乡建设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持续推动城市建设发展质量提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面向未来,他倡议:共建宜居之城,为人民群众打造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共塑韧性之城,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安心;共创智慧之城,让科技更多地造福人民群众;共筑绿色之城,让城市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共护人文之城,为城市留下记忆、让居民记住乡愁;共兴活力之城,让城市更加开放包容、充满机遇。
在协会重点参与的“新城新区综合开发技术国际合作交流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秦海翔、联合国人居署区域项目司区域间顾问及中国事务总协调人杨榕、老挝万象市政府办公厅主任、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英出席并致辞。联合国人居署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来自中国及老挝、乌兹别克斯坦、埃塞俄比亚、塞拉利昂、蒙古、柬埔寨、卢旺达、肯尼亚、孟加拉、秘鲁等27个国家的相关政府机构,学协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代表近200人参加会议。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秦海翔
秦海翔副部长指出,建设面向未来的宜居城市,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在城市发展史上,建设新城新区一直被视为推动地区经济腾飞的“关键棋子”。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历了大规模的快速城镇化过程,新城新区建设持续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的人居环境。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够继续深化城市建设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以开放共享为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增进人民福祉为目标,共同建设繁荣与友好的未来城市,为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启动仪式
论坛上举行了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技标准国际交流周启动仪式与新城新区综合开发技术科创平台筹备签约仪式。宋为民秘书长作为目前唯一一家协会参与单位上台签署了新城新区综合开发技术科创平台成员单位协议书。
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中城规划、泛华建设集团、新加坡CPG集团和中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5家单位的专家就中外新城新区综合开发技术经验、案例等内容做主旨演讲。在圆桌讨论环节,来自马尔代夫、阿尔及利亚、乌兹别克斯坦、尼日利亚、南非、巴基斯坦、赞比亚、叙利亚等国家以及中国建设行业贸促会、中新生态城、东南大学等单位的12位代表共同探讨了新城新区建设机遇与路径。
会议现场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作为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建设行业“走出去”策略研究课题的发起和参与单位,先后组织了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建造“走出去”发展研讨会等活动。
下一步,协会要继续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部署和要求,积极投身到“走出去”战略中,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打造系统与集聚优势,为“走出去”队伍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拓大型的新区综合开发中贡献应有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