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集模块化建筑承建的香港科技大学船库项目经过研发设计与各项试验,高效完成了生产制造并举行发运仪式。仪式现场,中集模块化建筑董事总经理朱伟东携项目团队共同出席,标志着该项目下一步将正式进入现场安装阶段。
仪式合影
据了解,香港科技大学船库项目坐落于该校码头区域,由5个高度逾6米的超高超重钢结构模块组成。作为校园重要的配套设施,船库将主要用于冲浪船停放及提供设施举办水上活动。设计上采用可上人屋面结构,融合观景平台与无人机停放功能,充分彰显绿色、高效、环保的现代建筑理念。
项目效果图
该项目是香港MiC行业内有史以来首个单体模块体量最大且超高的校园建筑应用项目,作为香港科技大学首次采用MiC建造模式的试点,该项目将成为香港又一高校采用新型建造技术的示范案例。
面对模块体积庞大、箱高罕见、运输吊装复杂等工程难点,中集模块化建筑创新应用超高强度混凝土新材料优化楼板厚度,成功将楼板厚度减薄约75%,显著降低了单体模块重量,有力保障了运输及吊装作业的安全与效率。鉴于单体庞大,项目将通过船运的方式,从中集自有码头运输到香港公共码头,再转运至港科大码头。
通过船运方式运至香港
在建筑外围护方面,项目首次采用了超高整体外墙岩棉板,单板高度超过6米,具备优异的耐腐蚀性能,特别适应海边高盐高湿的特殊环境,提升了建筑耐久性与节能效果。此外,设计团队还针对模块间的连接节点进行了优化,创新连接方案,有效消化现场安装阶段的尺寸公差,提高了施工精度与模块组装效率。
项目全面采用模块化集成建筑(MiC)技术,所有集成化模块均在工厂内钢结构制作与机电管线安装以及内部装修,实现现场“即吊即用”,大幅压缩施工周期,最大限度降低对校园正常教学与生活秩序的干扰。
在工厂完成模块的生产制造
在项目管理方面,中集模块化建筑依托模块化建造的体系优势,构建起覆盖设计、供应链、生产、施工全流程的高效协同机制。项目团队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实施全链条精细化管控,严把质量关,实现钢结构制作与内部装修的高度工业化,极大减少了现场湿作业,降低施工噪音与扬尘,践行绿色施工理念。项目严格执行“零重大事故、零环境污染、零工亡”管理标准,致力于打造令校方安心、用户满意的优质工程。
董事总经理朱伟东在仪式上致辞
中集模块化建筑董事总经理朱伟东在发运仪式上代表公司向香港科技大学给予的信任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项目团队凭借专业技术与高效协作,与各方合作伙伴紧密配合,确保了项目顺利推进。该项目的成功,不仅是中集模块化建筑在香港高校市场的重要实践,也再次证实了模块化建造技术能够以更快速度、更高效率满足校园建设需求,为教育基建创造专业价值。未来,中集模块化建筑将持续以创新驱动,推动模块化建造技术在校园、市政等领域的深度应用与全球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业主方、顾问、总包等此前专程赴生产基地进行验收考察,对中集模块化建筑的项目团队与产品质量予以高度认可。他们表示:“中集的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相当完善,且团队勇于创新,由生产至验收整个过程,可见团队上下——从项目经理到前线员工对质量都相当上心,处处体现专业认真。”
业主验收考察
香港科技大学(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港科大),位于中国香港,是一所以科技和商业管理为主、人文及社会科学并重、以商科和工科见长的研究型大学,是世界前50顶尖研究型大学,2025年高等教育大学影响力蝉联全球第十九位及香港第一位,至今已培育逾十万精英。
香港科技大学船库项目的成功实施,印证了中集模块化建筑提供高效、绿色、定制化建筑解决方案的综合能力,也为公司进一步开拓香港及全球高端教育建筑市场,积累了宝贵的项目经验。
来源:中集模块化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