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以柔肩架起讲台育人与行业发展的桥梁 ——记太原理工大学王蕊教授
最新动态
以柔肩架起讲台育人与行业发展的桥梁 ——记太原理工大学王蕊教授
2025-03-087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建筑钢结构领域的女性同胞正以不凡的姿态绽放光彩。值此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举办了2024年度建筑钢结构行业巾帼模范推选活动,旨在展现行业女性的杰出风采。为此,特设“巾帼风采”专栏,对部分优秀女性的事迹进行展播,并号召广大行业女性以她们为榜样,汲取力量,共同推动建筑钢结构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王蕊,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博士后,英国访问学者,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杰出工程师。


以智慧为经纬,以坚守作铆钉,以柔韧之姿,用二十载春秋谱写着结构工程领域的创新诗篇。她在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讲台与建筑钢结构行业架起一座桥梁,让学术理想与工程实践迸发出璀璨星火,闪烁着新时代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耀眼光芒。

淬炼学术锋芒:解构学术密码的科研先锋

王蕊在学术生涯始终注重前瞻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在不断探索中稳步前行。她在专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并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多项省部级成果,为现代建筑的安全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她专注于结构耐撞性研究,紧密围绕提升工程防灾减灾性能的迫切需求,系统研究了全寿命周期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基本力学性能、抗火、抗撞击和抗爆等工作机理。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侧向撞击下钢﹣混凝土组合构件轴向静态力的稳定持续施加、实现多灾耦合实验加载技术,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转让4项,该种多灾耦合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她注重产学研融合,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100余篇,代表作被列入Elsevier出版社高被引论文,连续三年入选Elsevier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成果被纳入4部行业及团队标准,实现工程应用30余项。作为山西省高校唯一获奖人获首届山西省标准化创新贡献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省教学成果特等奖,蹚出了一条工程标准化育人和社会服务的道路,推进了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

精耕学科建设:引领交叉融合的管理先锋

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自担任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以来,她不仅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更在学院管理和学科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对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的深刻理解,她积极开展学科发展态势分析,精准对接国家建筑领域发展重大需求,始终坚持以战略眼光与创新思维推进学科建设,通过构建“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在科研平台建设上展现出卓越的统筹能力,在科研项目攻关上带领团队实现多维度突破。


2018年以来,作为负责人组建了省工程研究中心、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和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并带领团队先后承担了国自然重点和青年项目,省重点研发、优青、重点国别合作等3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企业技术攻关项目。这些系统性建设成果显著提升了学科影响力,土木工程学科建设实现了突破性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彰显了新时代高校学科带头人的责任担当。

厚植成长沃土:润泽青春梦想的育人先锋

在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实验室里,总能看到她俯身指导学生操作仪器的身影,遇到学生不懂的问题,她总是耐心解答、谆谆教导,温暖的话语如春风化雨,拂去学生眉间焦虑。实验室的灯光常亮至深夜,见证着师生思想的碰撞,她用母亲般的温暖在钢筋水泥的结构工程世界里浇筑出爱的港湾。面对学生的生活困惑,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人际关系、心理压力方面,她总能以工程师特有的细致与温情,和学生倾心交流,为学生架起了通往希望的“连廊”。


作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她的育人智慧体现在专业指导的每个细节,面对人生发展,她会根据学生特点,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正如她常说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命的彼此照亮。”如今,她的“孩子们”遍布全国重点工程,将这份师者大爱浇筑进祖国建设的丰碑。

从精密仪器的毫厘刻度到大地经纬的宏伟坐标,她以柔性智慧解构着钢铁森林的刚性法则。这正是新时代科技女性的时代缩影——既能在微观世界绘制工程蓝图,亦敢于广袤山河重构建筑框架。在钢结构交织的天地间,她以理性为经线、情怀为纬线,编织着传统基建向智能建造蜕变的经纬脉络,于刚柔并济中开辟出技术创新的新境界。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